DB2327∕T 090-2024 榛蘑袋料栽培技术规程(大兴安岭地区)

ID

AC5E6BDDC1F749769014002B805C0037

文件大小(MB)

0.22

页数:

7

文件格式:

pdf

日期:

2024/9/3

购买:

购买或下载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 65.020.01,CCS B 05,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方标准,DB2327,DB 2327/T 090—2024,榛蘑袋料栽培技术规程,2024-08-01 发布2024-08-31 实施,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 2327/T 090—2024,I,前言,为了规范大兴安岭地区榛蘑袋料栽培技术,特制订本文件,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部分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大兴安岭地区农业林业科学研究院提出,本文件由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农业农村局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大兴安岭地区农业林业科学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胡海冰、庞启亮、梁秀凤、李宏涛、刘昕哲、刘柱、崔静轩、胡明华、王,兰、吴刚、刘斌,本文件由大兴安岭地区农业林业科学研究院负责解释。各单位或个人在执行本文件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随时将意见和建议反馈至《榛蘑袋料栽培技术规程》编制组(地址: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光辉路207号,邮编:165000, 电子邮箱: 15104502684@163.com, 电话,18845709531),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DB 2327/T 090—2024,1,榛蘑袋料栽培技术规程,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榛蘑袋料栽培技术规程的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菌包生产、养菌、,栽培环境基本要求、场地选择及棚架结构、栽培管理、采收、晾晒、贮存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大棚袋料栽培榛蘑,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749-2022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9776-2000 天然石膏,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NY/T 119-2021 饲料用麦麸,NY/T 393-2020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 528-2002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NY/T 2218-2022 饲料原料发酵豆粕,NY 5099-2002 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NY 5358-2007 无公害食品食用菌产地环境条件,农业部《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农业部令2015年第1号),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榛蘑,榛蘑,学名为蜜环菌(Armillariella mellea),隶属于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伞菌目,Agaricales、白蘑科Tricholomataceae,大兴安岭地区常见种类有奥氏蜜环菌和高卢蜜环菌,3.2 菌种选择,根据本地气候特点,应选用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本地优势菌种,3.3 形态特征,榛蘑是一种寄生真菌,根据发育阶段,可分为菌丝体和子实体两部分,菌丝体是榛蘑的营养体,一般以菌丝和菌索两种形态存在。菌丝初期为白色绒毛状,后期会变成红棕色。菌索初期为棕红色,DB 2327/T 090—2024,2,有白色生长点,衰老时为黑褐色至黑色,常附着于天麻表皮、菌棒表面及腐朽的菌棒、树皮与木质,部之间。子实体丛生、单生或簇生,中等至较大。菌盖幼时呈半球形,后平展,肉质鲜嫩,呈浅土,黄色、淡黄褐色或淡红褐色,中部有平伏或直立的小鳞片,盖缘常有放射状条纹。菌肉白色,菌褶,白色或稍带肉粉色。菌柄中生或近偏生,纤维质,内部松软或中空。菌环白色,着生于菌柄中上部,孢子无色透明,常为椭圆形、卵圆形或近球形,孢子印为白色,4 菌包生产,菌包生产应符合NY/T 528-2002和农业部《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农业部令2015年第1号)的,规定,4.1 生产时间,菌包生产时间在每年的11月份至次年3月份进行,4.2 菌袋规格,选用材质均匀、袋料亲和力好的优质改性聚乙烯折角袋。常用规格为17.0 cm×36.0 cm×0.04 cm,4.3 栽培原料,木屑应符合NY 5099-2002 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以硬杂木(主要是桦木、,柞木)为好,粗细配比为4:1。辅料中麦麸应符合NY/T 119-2021,豆饼粉要符合NY/T 2218-2022,麦麸、豆饼粉都要粉碎的细一些,利于混拌均匀。石膏应符合GB 9776-2000规定,4.4 培养料配方,常用配方:硬杂木屑81.0 %、麦麸14.0 %、豆饼粉2.0 %、玉米面2 .0%、石膏1.0 %。料的含水,量为65 %~68 %。pH值5.0~6.0。所用水符合GB 5749-2022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4.5 装袋,菌包培养料装实,上下松紧一致,料面平整无散料,袋料紧贴,菌袋无褶皱。菌包高度要达到,20.0 cm~22.0 cm,重量达到1.2 kg~1.3 kg,4.6 封口、灭菌,封口:采用颈圈法或菌棒法,灭菌:采用高压灭菌0.12 Mpa,1.5 h~2.0 h;采用常压灭菌,在4 h之内使灭菌锅温度达到100 ℃,保持100 ℃10 h。培养料配制后应及时进锅灭菌。灭菌完毕后,应自然降压、降温,4.7 接菌,4.7.1 接菌室的基本处理程序,清洁→灭菌→搬入菌包→接菌室消毒处理→接菌,4.7.2 接菌室的消毒方法,臭氧发生器消毒并配合紫外线灯照射,4.7.3 接菌操作,DB 232……

……